贺胜桥镇桃林村:和美乡村绘新卷 产业兴旺促振兴

云上咸安报道 近年来,咸安区贺胜桥镇桃林村始终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底色,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引擎,双轮驱动、协同发力,让乡村颜值持续提升,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振兴新图景。

走进贺胜桥镇桃林村,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公路蜿蜒穿梭于村湾之间,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一口口清淤整治后的池塘波光粼粼,岸边护栏整齐、步道通畅;一排排修缮一新的民居错落有致,庭院内外干净整洁、生机盎然……曾经的普通村湾,如今已蜕变成一幅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村“两委”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全体村民的积极参与。

“我们南溪畈组在镇党委和村‘两委’的带领下,美丽村湾建设如火如荼。”村民杨文海提起村里的变化,脸上满是自豪,“为了把村湾建设得更漂亮,大家都主动出钱出力,没人有半句怨言。村里的妇女们也不甘落后,主动承担起村湾保洁、绿植养护等力所能及的活儿。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组不仅新修了公路、整治了两口池塘,就连几座闲置多年的危房,业主也主动回来进行了改造修缮。现在的村湾,环境越来越美,大家的心情也越来越舒畅。”

在桃林村,像南溪畈组这样的美丽蜕变正在各处上演。近年来,桃林村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从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培育等方面发力,累计投入资金数百万元,实施了道路硬化、池塘整治、危房改造、垃圾分类处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同时,村里还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让乡村不仅“面子”美,“里子”更实。

乡村要和美,产业是根基。桃林村深知,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才能让村民实现稳定增收。基于此,村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乡村产业,成功打造了占地130亩的多彩农谷蔬果园,成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

在多彩农谷蔬果园内,38个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26亩大棚面积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果蔬作物。圣女果晶莹剔透、酸甜可口;水果黄瓜脆嫩清香、营养丰富;水果萝卜清甜多汁、口感爽脆;水果辣椒色彩鲜艳、辣中带甜,还有阳光玫瑰葡萄、甘蔗等18个特色品种,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果蔬全部采用绿色种植模式,严格把控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产品品质优良、安全健康。

今年,省农科院对桃林村的特色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将多彩农谷蔬果园列为重点示范点,并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帮扶。“省农科院不仅为我们免费提供土地改良技术,还送来了优质的种子和肥料,更安排了专家团队定期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帮我们解决了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桃林村党总支副书记余斌介绍道。在省农科院的助力下,蔬果园的种植效益大幅提升,预计今年的年产值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达到40万元。

产业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据余斌介绍,多彩农谷蔬果园总投资达40多万元,自建成以来,已累计带动周边1000多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每年发放人员工资超过10万元。同时,基地每年还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以前在家门口找不到活干,只能出去打工,照顾不了老人和孩子。现在好了,在基地里干活,每天不仅能挣到工资,还能兼顾家庭,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正在基地忙着锄地的村民王大姐笑着说。

如今的桃林村,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特色产业发展势头正劲。下一步,桃林村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产业赋能、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努力把桃林村建设成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咸宁台记者:李卫东 胡晓轩 特约记者:王永红 一审:董盈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