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金秋时节,微风拂过鄂南大地,咸宁市咸安区的田野间涌动着金色的浪潮。放眼望去,成片的中稻田如铺展的金色地毯,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在咸安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8000余亩稻田里,数台收割机一字排开,正开足马力穿梭作业,轰隆隆的机械声奏响了秋日里最动人的丰收乐章。驾驶员操控着收割机,锋利的割刀快速切断稻秆,输送装置将稻穗卷入脱粒仓,短短几分钟,一片成熟的稻田便完成了收割、脱粒、清选的全过程,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地涌入随行的运输车辆中。在粮食烘干中心,大型烘干机24小时不停运转,将刚收割的湿稻谷快速烘干。
湖北咸安向阳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汪扬告诉记者:“今年我们亩产大概在1200斤左右。跟去年相比,我们的单产略有提升。”
单产提升的秘诀在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2年,咸安区启动向阳湖奶牛良种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将8000多亩土地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并引进专业化种植企业开展水稻规模化种植和工业化管理。
“这个技术主要作用是节本增效。比如,我们不需要人工去浸种,然后播种时间不受限制。跟普通秧苗相比,苗型整齐,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强。”汪扬介绍道。今年,这里中稻继续采用“免浸种、免催芽”直接播种技术,在节本增效的同时有效增强水稻的抗逆性。
此外,在水稻生长关键阶段,农田管理者通过开展“一喷多促”等田管技术,实现一次作业,达到促作物生长、促灌浆增重、促单产提升和防虫防病等多重功效,为水稻稳产丰收奠定基础。
全区中稻喜获丰收,不仅是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是咸安区农户辛勤劳作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成果。近年来,咸安区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在中稻种植上持续下足“绣花功夫”。为了实现稳产高产,农业农村部门从春耕备耕开始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优质稻种的筛选推广,到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再到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每一个种植环节都有专业技术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全区秋粮收割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总进度的约70%。从目前的测产情况和已收获区域的反馈来看,预计亩产干谷达到1000斤左右。”咸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张旭东说,“这几天,我们组织390余台机械,抢抓有利天气,对剩下的中稻进行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据咸安区农业农村部门初步统计,今年全区33.5万亩中稻预计总产量将超过16.75万吨,丰收的稻谷不仅装满了农户的粮仓,更筑牢了当地粮食安全的基石。
(咸宁台记者:李卫东 胡晓轩 通讯员:张旭东 一审:董盈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