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金秋时节,咸安区向阳湖奶牛场的万亩稻田里,满目金黄,稻穗飘香。数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咱们这8000多亩水稻,从9月28日就开镰收割了。”向阳湖奶牛场党委委员孙志清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翻滚的稻浪,信心满满地介绍,“现在每天保持6台收割机同时作业,日均收割面积50亩左右。照这个进度,十月中旬就能把所有稻子都颗粒归仓。”
这片即将被完全“揽入怀中”的丰收,来之不易,更凝结着多方智慧与汗水。据湖北咸安向阳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凤超回忆,今年水稻于5月底开始播种,生长期遭遇了高温天气挑战。“关键时刻,当地农业植保部门及时提供了科学指导,我们积极采取了有效的抗高温保灌浆措施,为水稻稳产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前期的“一喷多促”等田管技术有效保障了灌浆质量,加之农业农村局及场农技人员的持续跟踪服务,共同稳住了今年的收成。“预计亩产干谷能达到1000斤左右,收成比较理想。”李凤超补充道。
丰收在望,更需稳扎稳打。为确保将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牢牢握在手中,向阳湖奶牛场紧盯收割环节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重点抓好三件事。”孙志清细数道,“一是‘抢好天’,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利用晴好天气窗口期全力推进,确保不误农时;二是‘保质量’,从收割、晾晒到仓储,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减少产后损失,保证粮食质量;三是‘守安全’,严格执行农机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与监督,确保整个收割过程平平安安。”
从春种到秋收,从应对挑战到喜获丰收,向阳湖奶牛场的八千亩稻田,不仅是农业科技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提升粮食单产的生动实践,也是当地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缩影。
(融媒体记者:王迪 通讯员:胡筱 一审:董盈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