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田”变成“增收田” 村民笑开颜

云上咸安报道(记者:伍伟 余娅敏 特约记者:左翠)12月17日,在咸安高桥镇王旭畈,成片绿油油的红菜薹显得格外养眼,村民们正在抓紧采摘红菜薹供应市场。种植户刘文苕麻利地将采摘好的红菜薹装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劳作的欢乐。

“今年的红菜薹长势喜人,订单早已排满,大家都在抓紧采摘。”王旭村党总支书记帅金开高兴地说,这就是2020年的“大礼包”。

上半年还是金灿灿的水稻田,下半年又种上红菜薹。一棵棵“紫干亭亭,黄花灿灿”的红菜薹,煞是喜人。“这片田地是我们流转来种植红菜苔的。”咸宁市丰联农产品生态贸易公司股东曾清芳说,今年8月底,高桥镇政府带各村支书在深圳招商时, 王旭村千亩沙壤土质的冬闲田被在深圳虎门打拼的咸安籍老板王朝波吸引。洞察到季节反差,当咸安蔬菜上市时,南方菜苔等蔬菜正稀缺。在经实地考察后,王朝波以每亩60一110元价格签订了1000亩季节性流转合同,并在武汉中科院购来优质红山菜薹种子培育,将收割完稻子的冬闲田翻耕,请当地6个组的贫困户和村民做工栽种和田间管理。

“掏沟、盖塑料膜、栽菜苗、管护、采摘菜薹,我一直都在这里干活。”王旭村4组贫困户朱继明开心地说,他家8亩冬闲田被流转,不仅获得流转费480元,明年4月底田就还回种水稻,他还一直在菜薹基地做工,每天收入100多元。

像朱继明一样参与季节流转种菜薹并在基地干活的贫困户有31户,种粮大户刘文苕家200亩,王文波家6亩,2、3、4、11 等6个组共计40余名村民除在流转土地外,还长期在基地打工,实现双赢。

“赚点零花钱我们心情都舒畅。”王文波说,“‘租金+工资’让自己成了‘双薪族’,现在日子也是越过越有滋味儿了 。”

发展产业,最愁的就是销路。但咸宁市丰联农产品生态贸易公司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原来,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 公司种植的红菜薹品质优良,十分抢手。眼前这1000亩红菜薹,都是以每斤4元的批发价格,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全部销往深圳、香港、澳门等市场。

“‘农民不耕田,农机过冬眠’已经是过去农村冬季农闲时的写照。”高桥镇党委书记王顺荣表示,近年来,高桥镇围绕如何念好“冬闲田”这篇文章,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主要农产品收获后,利用土地的空闲期发展蔬菜种植5000余亩,不仅让原本闲置的“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好门路。

编辑:钱维佳

责编:施秀芳

(作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