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麻花香飘新厂,63户村民当股东共“搓”致富路

云上咸安报道 9月29日上午,秋阳和煦,记者走进咸安区马桥镇鳌山村沈廖老街麻花食品坊工厂。还未进门,一股混合着桂花清甜与麻花焦香的浓郁香气便扑鼻而来。

院内,一棵繁茂的桂花树静静伫立,旁边的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揉面、搓制、油炸、包装……各道工序井然有序。工人们手法娴熟,一根根粗细均匀的面条在他们手中翻飞,转眼间便成了造型标准的麻花坯。油锅里,菜籽油翻滚沸腾,麻花在其中逐渐变得金黄酥脆,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现场,刚刚出锅、晾凉的金黄麻花,就被慕名而来的乡亲一抢而空。

“沈廖老街麻花”历史悠久,名扬乡里。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当时廖姓先人为维系生计,凭借沈廖老街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发扬炸麻花这一传统产业,并代代相传,绵延不息。这门手艺从未间断,成了沈廖人世代相传的支柱产业,产品曾远销湖南、江西及省内的武汉、鄂城等地,以其香脆可口、风味独特而备受赞誉。

为将这一百年老字号发扬光大,鳌山村16组沈廖老街的63户村民齐心聚力,集资20万元,改造废弃的鳌山小学作为标准化厂房,历经四个月的紧张筹备,终于在9月27日正式开业投产,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庆、中秋佳节。

厂长廖金城介绍,新工厂采取村民集体入股的形式,成立了7人领导小组负责管理运营。“前期筹备工作凝聚了全体村民和相关人士的心血。目前有12名工人,分工明确,揉面、搓制、油炸各司其职。昨天试产炸了170斤麻花,根本不够卖,今天预计能稳定在150斤左右。”

“我们的麻花坚持祖传秘方,使用面粉、生姜、芝麻等原料,机器和面保障基础,但关键环节如搓制、油炸火候仍坚持纯手工操作,确保那份独特的清脆、香甜、酥松口感。”负责油炸工序的廖龙雄师傅表示,炸麻花是家家户户的老传统,他有责任把这门纯手工技艺一代代传下去。

谈及销售,廖金城信心满满:“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我们现在也尝试通过抖音、微信等线上平台进行推广,效果不错。政府和村里都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村民廖武生补充道,工厂的成立不仅传承了数百年的麻花制作历史,更关键的是解决了村里闲置劳动力,尤其是妇女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收入,因此获得了全体村民的拥护。

“我们小时候就搓过麻花,现在厂里按计件算,做一天能有130块钱左右。有空就来,早上5点多就开始,晚上8、9点才收工,大家干劲都很足!”正在搓制麻花的57岁沈阿姨笑着对记者说,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稳定收入,她很满意。

对于未来,廖金城表示,正在注册“沈廖老街”麻花的商标,下一步将发动更多村民参与销售,并着力提高产量和质量。他还特别强调了一个令人感佩的决定:“经过全体股东商议,前五年工厂盈利将不进行个人分红,全部用于改善村组环境、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五年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商议分配方案。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围绕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发展成造福全组的大产业。”

秋风送爽,桂香浮动。在这座由旧校舍改造、充满希望的工厂里,一根根金黄酥脆的麻花,不仅串联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凝聚了鳌山村村民团结奋斗、迈向幸福生活的不竭动力。

(融媒体记者:王媛媛 通讯员:陈漱玉 甘炜 一审:董盈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