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 | 陈娟:深耕基层司法三十载 以“合议共管”工作法赋能基层治理

云上咸安报道 在基层司法行政领域,有这样一位坚守者,她三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将冰冷的法条转化为温暖的守护,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她始终坚信,“司法行政工作不是冷冰冰的法条执行,而是用法治温度点亮人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司法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现任咸安区司法局向阳湖司法所负责人——陈娟。

1978年,陈娟出生在咸安区汀泗桥镇一座青山环绕、民风淳朴的小山村。父亲是供销社职工,母亲是教师,他们“诚实守信、为人师表、与人为善”的言传身教成为她日后工作中坚守的准则,影响着她处理每一起纠纷、服务每一位群众的态度。

陈娟告诉记者:“从小我的父母就教育我们,做事要吃得亏,说话要算得了数,为人要讲诚信,这样在社会上才能立足。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份朴素的家风,让我在基层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耐心和同理心,愿意多听群众说一句,多为群众想一层。”

自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陈娟便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文书起草,到马桥司法所的矛盾调解,再到永安司法所的普法宣传,她在多个基层一线岗位上辗转历练,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多年的一线实践,不仅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更让她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认可。

2023年6月,陈娟调任咸安区司法局向阳湖司法所负责人。面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部门协作不畅、群众参与度低、矛盾化解效率不高”等问题,她开始推广更高效的基层治理模式——“合议共管”工作法。这套工作法以“整合资源、协同发力、群众参与”为核心,通过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将以往“单打独斗”的治理模式,转变为“多部门联动、群众共同参与”的共治格局。他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查证,一个湾子一个湾子走访,一个当事人一个当事人反复沟通。20多天,他们走访了上百户群众,召开了十几次屋场会,终于达成了共识,修订了合同,化解了积怨,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经过实践与完善,“合议共管”工作法成效显著,不仅有效化解了多起积案纠纷,还提升了基层治理效率,成功入选全国104个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2023年底,陈娟参加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交流会,在会上分享“合议共管”工作法的实践经验,为全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提供了“咸宁样本”;2024年6月,在全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向阳湖司法所作为典型代表,再次分享“合议共管”工作法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全省同行的高度认可。

陈娟介绍:“我们持续开拓‘合议共管’工作法应用领域。2024年以来,‘合议共管’工作法已拓展应用于农村小微合作经济、小微建筑以及企业劳务、群众个人等领域,实现了基层治理政治、经济、社会和法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此外,在全镇5所中小学实施‘小法官’培养计划,我们采用‘志愿者+学校’双导师制,累计开展活动100多场,覆盖学生3700余人次,为乡村法治建设的未来培养力量。”

陈娟在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上默默坚守了三十年,她见证了基层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亲历了群众法治意识的逐步提升。她的事迹证明:法治的温度,在于帮助群众解决好每一件“小事”;法治的力量,在于让群众在每一起纠纷化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正如陈娟经常说的那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可能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愿做一束法治微光,哪怕只能照亮一小片地方,也要为迷途者点亮回家的路,为基层群众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咸宁台记者:李卫东 夏晖 通讯员:万镇 庞尤优 一审:李萌 二审:董盈 终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