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 | 杨继平:扎根乡土三十三载 用心用情筑梦乡村

云上咸安报道 清晨七点,咸安区官埠桥镇泉湖村党总支书记杨继平攥着泛黄的笔记本走出家门。扎根乡村33年、担任村支书24载,他凭借“知根知底、克己奉公、思前想后”这“三字经”,在泉湖村树立了响亮的口碑。

从昔日土坯房遍地的小乡村,到如今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新农村,这位老支书以“事事上心、件件落实”的执着,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安心。

用脚步丈量民情,做村民的贴心人

“当村支书这么累,图啥?”面对这个问题,杨继平总是笑着回答:“看到村里日子越过越好,我就觉得值。”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村民有需求随时可联系;他的足迹遍布全村每一个角落,每家每户的困难,他都了然于心。尽管全村3100人中仅有一户姓杨,但杨继平以真心换真情,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信任与支持。“有杨书记在,我们心里踏实。”这句朴素的话语,承载着村民对他的深厚情谊。

现年61岁的杨继平自1993年进入村委会工作,2003年担任村支书。2005年泉湖村与梓山村合并,村民由2100人增至3100人。面对更重的责任,他始终坚持“知根知底”的工作方法,深入每家每户,了解村民需求,解决实际困难,成为大家信赖的“主心骨”。

创新治理模式,建设文明乡风

杨继平深谙“克己奉公”的道理,在乡村治理中创新推行“共同缔造”模式。2022年11月,他以铁塔新村为试点,通过“自建+公建+共建”推进房屋改造升级。先后组织召开12场群众会、6轮商讨,最终形成村集体投入与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改造方案。在老党员樊后军的带动下,村民积极参与,不仅解决了屋顶漏水问题,还通过统一风格美化了村容村貌。

2023年至2025年,村里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完成道路刷黑7公里、道路硬化8公里,并推进彩虹桥新村、铁塔新村的污水处理等工作。

针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风气,他推动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无事不办”。每逢村中有红白事,他总是第一时间到场,既当“监督员”,又做“服务员”。同时,他组织成立常态化保洁队伍,开展环境整治30余次,建立评比制度,推动垃圾处理、绿化亮化等工作制度化,使文明乡风日益浓厚。

谋划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致富

面对资源有限、发展滞后的困境,杨继平“思前想后”,积极谋划产业发展之路。他依托泉湖村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2022年流转闲置土地200亩,盘活大棚蔬菜300亩,为村民增加土地租金收入20余万元;2023年流转抛荒土地400余亩,为群众增收14余万元,村集体增收4余万元;2025年投入35万元建设咸宁市首个骑行驿站,目前正与运营方合作加大投入,致力打造集运动休闲、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杨继平善用“土办法”:请老人回忆历史边界、组织集体评议、亲自下田测量。他说:“基层治理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和诚意。”在他的带领下,泉湖村连续多年实现“零上访”。

从青丝到白发,杨继平在泉湖村已扎根33年。他用“三字经”工作法,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融媒体记者:余娅敏 吴涛 一审:李萌 二审:董盈 终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