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观察 | 村组闲置资源变身打卡地

“来这里歇脚的体验太好了!还能免费续水、免费充气。”9月11日傍晚,距京港澳高速咸宁北高速口不远,“泉湖有骑迹”骑行驿站内,骑行爱好者段洲与数名骑友调试完设备,围坐在一起畅饮咖啡、奶茶等冰饮,颇为惬意。

官埠桥镇泉湖村盘活闲置资源,让返乡村民运营骑行驿站,成功出圈。(湖北日报通讯员 吴涛 摄)

官埠桥镇泉湖村盘活闲置资源,让返乡村民运营骑行驿站,成功出圈。(湖北日报通讯员 吴涛 摄)

从咸宁城区往北,一条10余公里的桂香大道直通咸宁北高速口。这条路不仅宽阔,两边风景还很美,几年前便成为骑行爱好者的热门打卡线路。高峰时,一天有四五百人次前往骑行。

“流量来了,何不在此建一个驿站?既能消除安全风险,也能提供便民服务。”今年初,咸安区官埠桥镇泉湖村敏锐意识到流量变现的机会。很快,村委会投资30多万元将原本的闲置土地平整规划,买来集装箱,并引入返乡能人余康进驻运营。

1989年出生的余康是官埠桥镇1组村民,此前在外做建筑生意多年。近年一直想回乡创业,但因没找到心仪的项目,加上担心重资产投资有风险,一直没出手。得知村里有这个轻资产运营项目,他果断投资60万元将这个骑行驿站打造出圈。“5月18日开业到现在,人气很旺。每天营业额三四百元,高峰时有近千元。”余康说。

在官埠桥镇,村集体通过整合资产、盘活资源、用活资金等方式,实现“村组搭台、村民唱戏”的项目还有不少。

该镇泉湖村7组引入返乡创业者沈师杰,今年6月起,通过“修旧如旧”打造“共享自然村落”项目。78岁的村民余德仁将两套老房子出租给沈师杰,一年可获得租金4000元。

官埠桥镇泉湖村7组引入返乡创业者,盘活闲置土地和农房,打造“共享自然村落”项目。(湖北日报通讯员 吴涛 摄)

官埠桥镇泉湖村7组引入返乡创业者,盘活闲置土地和农房,打造“共享自然村落”项目。(湖北日报通讯员 吴涛 摄)

官埠桥镇泉湖村7组引入返乡创业者,盘活闲置土地和农房,打造“共享自然村落”项目。(湖北日报通讯员 吴涛 摄)

该镇小泉村10组实施“组账村管”,将75%的集体收入用于群众分红,预留25%资金用于村组发展建设。去年初,他们投入11万元预留资金盘活闲置10多年的一处房产,吸引一家模具企业进驻,年租金11万元,不仅直接带动就业,还给村民带来房租收入。

“全区盘活村组集体资源资产89宗,增加资产发包收入2345万元,增加农民家门口就业300多人,增加务工收入1500余万元。”咸安区有关负责人说。

官埠桥镇小泉村10组实施“组账村管”,盘活闲置房产,引进企业带动村民就业。(湖北日报通讯员 吴涛 摄)

(来源:湖北日报 一审:董盈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