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抗日战争时期大事记:1942年


抗日战争期间,咸宁沦陷7年。在这7年中,中国共产党和咸宁各界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敢于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特编写咸安区抗日战争时期大事记,以纪念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胜利。

1942年

1月,中共鄂南中心县委派胡明哲回咸宁,任中共咸宁县委书记。

日军进犯长沙。咸宁县国民政府发动民众1200余人,持锄、锹配合湘鄂赣边区抗日挺进军总指挥王修劲所率部队及咸宁抗日自卫队,沿途侧击日军,掘毁公路、铁路,阻止日军南进,并猛攻日军沿路驻地,以牵制日军。

3月24日,日军抽调咸宁、崇阳、通山、阳新各驻点的步兵、骑兵、炮兵5000余人,外加伪“和一师”“和二师”兵力,围攻大幕山游击根据地的飞机点、桃花尖等地,搜索3昼夜,无功而返。

3月,李平、雷同去黄陂姚家山、京山小花岭,向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汇报。他们率独立五团深入鄂南山区,历时半年,收集日伪军兵力部署、为大规模开辟鄂南敌后游击根据地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武装等工作情况。边区党委和第五师司令部听了他们的汇报后,决定派第五师第十四旅渡江挺进鄂南,建立以大幕山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鄂南敌后战场。

5月上旬,受命挺进鄂南的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第一梯队,分东、西两路渡江。西路部队由四十一团团直及二营、三营和鄂南独立团共500余人组成,由四十一团政委罗通和鄂南中心县委书记李平率领;东路部队由十四旅四十二团一营三营、旅直和地方武装近千人组成,由旅长吴林焕、副旅长熊作芳和政治部主任夏农苔率领。

5月下旬,第十四旅西路部队南进到西岭游家宕。

西路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由罗通、陈国清带领 4个连攻打“天部”(土匪刘尔顺部,有2000余人。他们经常强奸、杀人、绑票、抢劫,咸宁及周边通山、崇阳几个县的群众对其无不切齿痛恨)司令部驻地西岭梨窝,一路由李平率领1个连攻打“天部”巢穴花纹泉。“天部”被打败,溃逃到冯家山一带。

6月上旬,罗通、李平、陈国清率部二打“天部”,歼其一部,刘尔顺率残部从冯家山逃到铁路西的蒲圻神山、宋家河一带,投降日军。

6月中旬,鄂南独立五团与挺进鄂南的第十四旅四十一团一部合编,成立鄂南地方武装——鄂豫边区挺进十五团,雷同任团长,李平任政委,下辖4个中队,1个警卫班,还有各区武工队,共四五百人。(这个番号存续时间不长。)

西路部队派鄂豫边区挺进十五团团长雷同和四十一团六连连长徐国华组织突击队,袭击日军据点港下雷,击毙日军8人,击伤多人;突击队无一伤亡。

6月下旬,驻咸宁日军四十师团调集蒲圻、咸宁县城、汀泗桥、马桥、通山、崇阳等据点日军1000余人,分多路“扫荡”咸崇蒲抗日民主根据地(咸宁西岭、挂榜山、蒲圻随阳山一带)。西路部队跳出日军的包围,隐蔽到崇阳前沙坪、后沙坪的深山密林之中,日军扑空。

6月,中共咸崇蒲中心县委成立,罗通任书记,李平任副书记,张进任组织部部长,刘光前任宣传部部长,雷同任军事部部长,领导山地片(鄂皖湘赣指挥部党委根据鄂南抗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将鄂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划为沿江片和山地片,咸宁县属于山地片)党的各项工作,隶属鄂南中心县委领导,中共咸崇蒲中心县委机关驻咸宁县西岭。[咸崇蒲中心县委下辖的县级党委(工委)有:咸宁(即咸崇蒲县委)县委,书记胡明哲,县委驻地在蒲圻县境内靠近咸宁县的边界附近;咸崇通县委(驻地不在咸宁县境内),书记刘光前;咸武鄂工委,书记先后由江萍、雷同担任,驻地咸宁县余花附近;咸通阳县委,书记先后由雷同、窦联顺担任,驻地在咸宁县境内靠近通山县的边界附近;嘉蒲临工委(驻地不在咸宁县境内),书记张进。]

7月初,对咸宁泉塘畈、古田畈等地进行第一次“扫荡”的日军被武工队的麻雀战紧紧缠住,无可奈何,只得无功而返。

7月15日,挺进江南的第十四旅东、西两路部队在咸宁南川高槎桥(今已被南川水库淹没)胜利会师,使鄂南抗日根据地的山地片与沿江片连成一片,为新四军来回跳跃鄂南山地抗日游击根据地和鄂豫边区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7月27日,刘少卿、张体学率第十四旅第二梯队进入鄂南。

8月5日,国民党顽固派调动第九战区七十二军所属的新十三师、新十五师,配合湘北、赣北、鄂南地挺进军共2万多人,由通山、湘北出动,分路进攻谈家桥、龙角山及咸崇蒲根据地,阻挠第十四旅进入鄂南开辟以大幕山为中心的根据地。

8月中旬,为占领咸宁抗日根据地,日军增加武长公路沿线的兵力部署,致使武长公路咸宁至通山段不到30公里的潜山、马桥、曾家咀、港下雷等地驻有重兵。

新四军第十四旅四十一团二营的一个连队在官埠桥日军据点南侧老蟹桥宿营,被日伪侦缉队长发现。二营营长陈国清将计就计,在日军驻点附近的路上伏击日军,击毙日军20多名,击伤10多名,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数支,子弹几千发。

8月,中共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党委在鄂城谈家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迅速向大幕山区发展,创建以大幕山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民主根据地。

伪“和二师”师长周锡武率部归顺国民党。(1943年春,根据鄂一区专署命令,“和二师”被改编为咸宁县自卫总队,县长兼任总队长,周锡武任副总队长。)

9月初,根据鄂豫边区党委加强鄂南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指示,从鄂豫边区抽调近百名区乡干部组成的鄂南政务工作团,随江南指挥部政委杨学诚、参谋长熊作芳率领的第十四旅四十一团、四十二团和特务团各一个营的兵力渡江进入鄂南。(不久,鄂南政务工作团改名为鄂南政务委员会,吴师筑任主任,鲁明键任副主任。鄂南政务委员会是鄂豫边区行政公署派驻鄂南的最高行政机构。)

9月,咸宁县国民政府重新整理保甲,制订保甲连环切结,办县训所,集训乡、保人员。(后因日伪袭击而停顿。)

10月,咸武鄂县政务委员会成立,况公仆任主席;下辖8个乡抗日民主政权,其中余花乡、双溪乡在咸宁县境内。

11月,王陵基部又出动5个团的兵力配合第九战区挺进军2个纵队围攻西岭挂榜山和筠山、傅家山。

12月12日,被国民党第三十军集团军调查室军统特务皮寿山发现的吴师筑、罗通率部从双港四门楼转移到南川白鹇山(又称白毛山、白茅山)宿营,地方部队由中共咸宁县委书记胡明哲率领在附近梅花山宿营,李平、雷同率部分武装到花纹泉一带活动。13日清晨,国民党第三十集团军新编第十三师唐郇伯部三十八团及第九战区挺进军第八纵队方步舟部共2000多人合围袭击白鹇山、梅花山,罗通率主力部队向马桥方向突出重围,与活动在马桥一带的一个连会合。地方武装和鄂南政务委员会损失惨重,鄂南政务委员会主任兼鄂南工委副书记吴师筑、四十一团保卫股长李新、路西铁血营营长胡有才、鄂南政务委员会秘书黄烱、咸宁工作队队长周传命、四十一团七连副班长夏明清等63人被俘,其中吴师筑、李新、胡绍林、黄烱、周传命、夏明清等在江西修水先后被杀害,咸宁县委书记胡明哲负伤。此即鄂南抗战史上著名的咸宁“白鹇山事件

12月底,国民党顽军对鄂南抗日根据地的围攻结束。

12月,保一旅在调往通山横石潭整编时因粮草不支被遣散。

是年,中共金水工委和中共咸崇蒲中心县委成功策反熊彪部丁南平营,将丁南平营改编为新四军沿江挺进支队,丁南平任支队长,张曙光任政委。(沿江挺进支队活跃在武昌、嘉鱼、咸宁3县交界地区的金水两岸和长江沿岸。)

(来源:咸安区档案馆 编辑:李萌 责编:聂国力 编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