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抗日战争时期大事记:1941年


抗日战争期间,咸宁沦陷7年。在这7年中,中国共产党和咸宁各界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敢于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特编写咸安区抗日战争时期大事记,以纪念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胜利。

1941年

1月11日,驻马桥、通山楠林桥的日军各300余人,步炮兵联合,分两路进攻大幕山。抗三团以一营守月塘,二营守泉山口,团部率机炮连、特务连左右策应。当一营一连占领月塘马路口两侧高地时,敌人已占领茶地铺碉楼山,并开始炮击一连阵地。双方激战一整天,相持至12日拂晓。抗三团从守泉山口的二营抽调2个连的兵力,推进到余家颈攻日军侧背,日军分头堵击,又相持一天。13日,抗三团调第一营和特务连、机枪连,由月塘发起猛攻,占领金鸡山,日军向马桥方向溃退;另一路日军进至高槎桥后,听说马桥部队失败,不敢妄动,返回楠林桥。此战,击毙日军30余人,抗三团伤亡23人。

2月3日,驻马桥日军200余人由曾家铺进犯大幕山,抗三团第一营一、三连前往茶地铺一带搜索前进,第一连尖兵在茶地铺遭遇日军,双方展开巷战,第三连绕到日军侧背进行夹击,日军向井头周方向溃逃,一、三连追至四门楼。此战,日军死伤20余人和4匹马。

春,第九战区行动大队进驻张公庙附近夏清村,大队长熊秉谦,有110人枪和5部无线电台,任务是侦察日军兵力部署及其活动情报,策动伪军反正,破坏铁路交通等。(1945年9月离咸。)

3月8日,湘鄂赣挺进军第十八支队进攻杨家畈驻点日军,激战3小时,击毙击伤日军80余人。

抗三团配合第十八支队行动,令第一营埋伏于官高公路团林桥处,伏击由官埠桥增援杨家畈的日军。上午9时许,日军200余人从官埠桥方向驰援杨家畈,第一营乘日军过半,突然发起攻击,日军顿时乱作一团,其后续部队向一营发起反击,激战2小时。此时,另一路日军由杨下驰援,一营乘间隙撤出战斗,日军扑空。此战,毙日军20余人,一营伤亡8人,其中一名排长阵亡。

3月18日,抗三团与湘鄂赣挺进军第十八支队联合再次袭击驻杨家畈日军,歼敌110人。

4月,经鄂东特委批准,撤销中共鄂南游击地委,改设中共鄂南中心县委,中心县委书记黄全德兼新四军鄂南独立五团(1941年1月,鄂南游击地委以鄂南抗日挺进队和鄂城沿江便衣队为基础,组建新四军鄂南独立五团,王苏任团长,李平任政委)政委,组织部长钱远镜,宣传部长王佛炳,军事部长王苏兼独立五团团长,统战部长何功济。

5月4日,驻通山日军300余人,突然侵占舒家大岭,并与湖北省保安第六团第一营交战,并乘势进攻鄂一区专署所在地舒窦。抗三团一部奉命占领菖蒲塘,侧击日军,另一部占领佘岭,围堵日军。日军见势放弃进攻,向通山退去。

5月22日,日军调集金牛、马桥、白沙桥、楠林桥等兵力2000余人,步炮兵配合,分多路进攻大幕山,抗三团固守泉山口、飞机点、月塘、桃花尖等地。是日午后3时双方交火,鏖战至次日中午。日军见不能前进半步,便撤出战斗退走。是战,日军死伤30余人,抗三团伤亡32人。

5月,周锡武率湘鄂赣挺进军第十八支队投降日军,成为汉奸;湘鄂赣挺进军第十八支队被改编为和平救国军第二师(简称伪“和二师”)。

6月3日,鄂一区专署率湖北省保安第六团迁驻古田畈。

6月17日,驻防古田的抗三团,奔袭驻泉山口小赛畈伪军张秀望连和江振武连,张江部闻讯逃至高桥。

6月18日,日军纠集三个大队及驻高桥一部,分3路来犯,抗三团一、二营分头堵击,激战3小时,击毙伪军30余人,俘15人,缴获步枪37支。

6月21日,收编通山李子州部,咸宁刘克腾部、王华清部,嘉鱼朱成福部,咸崇边境徐秉乾部,蒲圻邹琴溪部,共700余人、400余条枪的抗三团扩编为鄂一区保安司令部第一旅(简称保一旅),下设2个团和1个特务营,吴良佐、董发生、李敬民、董永康分别任旅长、第一团团长、第二团团长、特务营营长。驻防大幕山、古田畈等地。

6月28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5路向古田、花纹泉进犯。保一旅第二团占据西岭一带高地,第一团及特务营驻守大竹山防线。日军轻敌,长驱直入,被各路伏军突然袭击,双方相持到29日拂晓,日伪军被迫向杨泉畈、张家坪方向撤退。此役,保一旅击毙日伪军100余人,自身伤亡72人。

7月6日,鄂城“夏家榜事件”发生。鄂南中心县委书记黄全德、军事部部长兼独立五团团长王苏、统战部部长何功济、民运部部长舒江皋、武昌县委负责人王近生、咸宁县委吴刚(原名顾祖德)等18人在夏家榜被日军抓获,后全部被日军杀害于鄂城葛店。

7月17日,保一旅一团奔袭驻毛山嶰上、下坳一带伪军易尚海部。双方激战于高槎桥,易部不支,败退通山县。此战,击毙伪军10余人,俘5人,缴枪13支。

7月25日,伪“和二师”师长周锡武命部下团长叶荣率领邵锡和、吕志清、易尚海、熊彪部伪军共600余人,乘保一旅一团前往大幕山之机,进犯古田畈保一旅驻防地。保一旅得到情报,先一天在双碑、洪口等处设伏。伪军由小龙潭、辅兴街绕道案山,在上屋周背后山与保一旅一个排迎面交战,保一旅设伏的王金忠营切断伪军退路并从背后攻击伪军,伪军溃败,向谷云寺逃窜。此战,击毙伪军30余人;保一旅死伤官兵5人。

7月31日,伪“和二师”周筱山团由白毛山、毛山嶰进攻保一旅防地木莲墩、高槎桥。保一旅以二团一、二营正面迎战,一团由塘岭突袭增援。周筱山团不支,分路向毛坪、高赛撤退。保一旅击毙伪军10余人,俘2人,伪团长、团副均受重伤。

7月,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派何功国、李一戎回咸宁,重建中共咸宁县委,何功国任县委书记,李一戎任组织部部长。

鄂一区专署从咸宁迁往崇阳县太源。

咸宁县国民政府迁驻古田畈。

8月6日,李辉武胞弟李维孚收集游勇200余人枪前来归附鄂一区保安司令部,被编入保一旅,保一旅因此增加到3个步兵团。

8月上旬,中共鄂南中心县委组织部长钱远镜在马德乡被日军抓获,牺牲于樊口,年仅22岁。

8月11日,伪“和二师”师长周锡武调集王克勋、叶荣团并纠集邵锡和、孟宏谟、熊常富、周德友、熊彪等伪军,联合驻高桥的日军,共800余人,分路进攻月塘、泉山口等保一旅防地。保一旅一团与日伪军在月塘激战;保一旅二团王金忠营由大园经牌楼、茶地铺占领碉楼山,侧击进攻月塘的日伪军,日伪军向大塘张、沙子岭溃退;进攻泉山口的日伪军,因王金忠营乘胜占领余家颈左侧高地有利地形,被迫向七里冲撤退,保一旅二团乘势追击。此战,击毙日伪军30余人,生俘14人;保一旅伤亡官兵26人。

8月15日,驻杨家畈、高桥、马桥等处的日军联合驻金牛、咸宁的伪保安队共900余人,进犯菖蒲塘、泉山口、东坑、月塘等处保一旅防地。保一旅一团与日伪军正面激战,三团2个营从东坑、茶地铺侧面攻击敌人。当时正值倾盆大雨,日伪军不支,向杨家畈撤退。此战,击毙日伪军20余人;保一旅伤亡官兵34人。

8月17日,日伪军900余人,隐伏在高桥杨家畈附近的山林中,又联合驻阳新、鄂城的日军进驻港背陈和通山梅田一带,共3000余人,分路进抵南田、涂家冲、金家铺、二门楼、木莲墩,试图包围保一旅防地。保一旅一团、二团择要地伏击,但日伪军以炮火压制,并占领菖蒲塘、桃花尖两个制高点。保一旅因兵力不足、弹药将尽,转移到北山大坳等地。日伪军一部将塘岭、飞机点、上下沈、木梓坑、泥湖等处民房焚毁殆尽,另一部跟踪保一旅。保一旅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绕道回到塘岭、飞机点、桃花尖一带扼守到18日上午。日伪军见不能取胜,分途撤退。此役,保一旅伤亡官兵70人,击毙日伪军50余人。

8月25日,日军一部沿马桥柏墩公路两侧抢割稻谷,保一旅二团徐秉乾连出击。是日午夜2时,徐连抵达刘家湾设伏。次日正午,日军先头部队40余人进入伏击圈,徐连开枪射击。日军后续部队赶到,并以猛烈炮火掩护先头部队撤退。此战,日军伤亡10人。

咸宁县国民政府迁往江西修水。

9月4日,保一旅命一团三营营长胡振邦率1个连,埋伏于浮山旗鼓垴附近密林中袭击经过此地去攻打长沙的日军,毙敌10余人,炸毁日军车7辆,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9支。

9月13日,为策应长沙会战,保一旅在一、二团选派精兵5个连,分由黄阙铺、刘子才两路,攻击日伪军高桥据点。午夜时战斗打响,日伪军仓促应战。激战两小时,保一旅收复高桥驻点,击毙日伪军250余人,俘虏日伪军53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126支;自身伤亡43人。

9月14日,日军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惨败,向武汉方向撤退。湘鄂赣挺进军独立团奉命破坏赵李桥至中伙铺一带铁路公路桥梁。独立团以一、二营掩护民众毁路炸桥,以第三营攻击汀泗桥,阻止日军南援。三营七连以程振坤排和咸宁县民众自卫大队的一个中队组成尖刀部队,于夜11时许,与固守汀泗桥街道、石桥碉堡的日军激战至凌晨3时,自卫中队伤亡殆尽,程振坤排除排长等3人重伤外,其余全部战死。

9月16日,日军调遣驻横沟桥、双溪桥之日伪军,再次占据高桥,保一旅仍以5个连的兵力于午夜3时开始攻击,其中1个连由黄阙铺攻其正面,其余4个连迂回至日伪军右侧实施攻击,日伪军不敢应战,弃碉堡逃遁。此战,保一旅再次收复高桥驻点,毙敌10余名,夺步枪15支,捣平焚毁日军2座碉堡及房屋工事。

9月20日,保一旅奉命破坏黄水桥、七里冲一带交通、通讯。晚七点保一旅2个营到达指定地点,共破坏大小桥梁4座,锯断电线杆150余根。

9月,李平、雷同、刘光前率领独立五团百余人、六七十条枪跨过长江,越过梁子湖,经鄂城、武昌来到咸宁山地,第一次在鄂南正式打出新四军的番号,选择西岭、挂榜山为新四军主力进军鄂南的立足点。

鄂一区专署发动咸宁民众挖毁杨家畈至高桥间部分公路,使日军公路运输一度受阻。

10月6日,保一旅一团一营破坏小岭、柏墩之间的交通、通讯,二团二营破坏高赛岭、黄水桥之间的交通、通讯。两营共焚毁桥梁12座,锯断电杆百余根,掘毁公路6公里。

10月,雷同在西岭、挂榜山一带,组建了一支10余人、12支枪

的咸宁敌后武工队(队长余明金,指导员徐保汉),帮助中共咸宁县委开展工作。

11月,中共咸宁县委书记何功国、组织部部长李一戎前往宝塔洲,向金水联络站负责人张曙光通报情况,在途经县城西面北洪桥时,遭遇日军,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咸宁敌后武工队发生徐纯耀等人叛变事件,雷同脱险,秘密潜入柏墩维持会会长黄子英处避难,同时派黄继文设法与李平联系。

咸宁县国民政府迁回咸宁仙人墩。

(来源:咸安区档案馆 编辑:李萌 责编:聂国力 编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