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
武汉市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中心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连接着这个拥有千万人口城市的每个角落
今年以来,接警757079次
电话指导急救23826次
每一次都在生死悬崖之上
武汉市急救中心工作场景。
大多数患者家属面临突发情况,通常会慌了手脚,无法冷静处置,甚至因此错过黄金抢救时间。此时,接线员会施展“十八般武艺”,想尽一切办法,与患者家属“保持通话”。
12月17日
市急救中心120调度科科长丁一鹛
讲述了一件令人悲伤的故事
39个回拨电话
只为找到一位身处险境的老人
焦急——紧握电话生命线
2019年6月19日23:19分,急救中心夜班接线员陈蕾接到一起报警。电话接通后却迟迟没有声音。
“您好!这里是120。”
“喂,是要救护车吗?”
“您打120有什么事?”
陈蕾连连追问,直到通话第21秒,电话中传来一位老者焦急的声音:“我听不到你说话”。
17日,武汉市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中心调度员正在接听来电呼叫案例。记者胡冬冬 摄
在陈蕾反复询问下,老者终于表明意图,想要一辆救护车,家住武船。
“您具体在武船哪里,哪个区哪条路?”
“你来了就晓得了。”
“哎呦,我不行了,我在吐血”。
“您一个人在家吗?”
“身边还有没有人可以接听电话?”
“您把家里地址告诉我!”
然而,不论接线员如何焦急询问,老人只是重复喊着“救命”,却无法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悲伤——电话再无应答
通话第1分56秒,老人沮丧地说,“我87岁了,我听不懂你说话。算了,不说了,好不好!”
“不行!要说!您把电话挂了怎么办呢?”从2分20秒直至2分50秒老人挂断电话,陈蕾仍未放弃希望,然而对方再无应答。
在GPS系统中,以“武船”为关键词的地址信息有几十条,遍布武汉三镇。
为了找到这位身处险境的老人,从2019年6月19日23:24分到次日11:02分,接线员每隔10—30分钟回拨一次老人电话,希望事情能有转机。然而大家轮流回拨39次,电话始终再未接通。
虽然类似的事情虽然极少发生,可一旦出现,对所有的接线员都是一个打击,沉闷的气氛总要压抑好些天。
重振——升级调度系统
大家会多次复盘,寻找可能遗漏的突破口,尽可能减少遗憾的发生。
自从“39次回拨”事件发生之后,急救调度系统很快进行了升级,现在每一个电话号码打进来,地址就有显示了!
武汉市中心城区急救站年内达62个,市民拨打120有望实现自动定位。
“我们的抢救
不是从救护车派出去开始的
而是从电话线开始的!”
在急救中心
时间高于一切
电话线就是生命线!
根据对每年接警大数据分析,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对37种常见的应用场景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需要“保持通话”的主要有三种情况,按照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心跳呼吸停止、气道异物梗阻和孕妇急产。
所幸的是,数据显示,今年电话指导急救23826次,前置治疗基本能顺利进行。
17日,武汉市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中心调度员正在处理来电呼叫案例。记者胡冬冬 摄
生死之间
38名接线员每天都可能经历着悲喜
为生命的凋零而惋惜
为每一次的重生而雀跃
他们悲喜着他人的悲喜
时刻保持着职业冷静
尽最大努力为患者保持着一线生的希望
请为生命线背后的无名英雄点赞!
来源:武汉晚报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