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是不少人的过冬必备品,但保温杯带来的伤害,大家却知之甚少。
屡现不鲜的“爆炸杯”
2020年8月,福州一女孩用保温杯泡红枣却忘了喝,十几天后拧开保温杯时发生“爆炸”,杯盖弹起导致女孩右眼球破裂。
2021年1月,四川绵阳的杨女士正准备吃饭,桌上泡有枸杞的保温杯突然爆炸,将天花板炸了个洞……
保温杯为什么会爆炸?
其实,保温杯爆炸与保温杯质量好坏关系不大,而多是微生物在作祟。
例如上述案例中,保温杯泡红枣、枸杞时发生爆炸,就是微生物发酵产气过多导致的。
我们的保温杯存在很多卫生死角,比如内胆、瓶盖缝隙等处可能藏着大量细菌;而红枣、枸杞等干果营养较为丰富,经水浸泡后其中的糖类等成分被溶解出来,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于是在温度适宜、养分充足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会发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且时间越长,产生的气体越多。
密闭的保温杯内气压不断变大,一旦突然拧开杯盖,就可能导致热水喷涌而出,发生“爆炸”伤人事件。
除了红枣枸杞,这些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有爆炸风险:桂圆、银耳、果汁、奶茶等高糖食物。
这类食物最好都现泡现喝,不要久置在保温杯中。
另外,泡腾片等药物与水接触后,会迅速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碳酸饮料中本身含有大量气体。
这类食物会造成杯内气压增大,倘若摇晃,很可能导致杯子爆开,因此也最好不要用保温杯冲泡或储存。
如何避免爆炸伤害
①使用保温杯等密闭性较好的杯子时,最好先用热水预热后倒掉,再加入热水,以免温差过大,导致气压骤增,造成热水“喷涌”。
②无论用保温杯冲泡了什么热饮,都不可久置;饮用前最好不要一下子拧开杯盖,可以通过小心反复开关杯盖来释放气体,且打开时杯口不要对着人,防止受伤。
6种饮品千万别放保温杯01酸性饮品
如酸梅汁,柠檬汁等。
锈钢却最怕强酸,如果长时间盛装酸性较强的饮品,很可能会对其内胆产生损伤。
02干冰、碳酸饮料
保温杯里不宜放干冰、碳酸饮料,避免内压上升,导致瓶塞无法打开或内容物喷出等危险。
03不宜泡茶
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恒温的水中,就如用温火煎煮一般,茶中的维生素大量被破坏,除了营养及口味的损失,还会可能会释出重金属物质,有害健康。
04不宜放盐分的流质
如盐水。
保温杯的内胆都是喷砂电解过,而盐含有腐蚀性可能对其造成破坏。
05不宜装乳制品
牛奶中的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会迅速繁殖,导致腐败。同时,牛奶中的酸性物质还会与保温杯内壁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人体健康。
06不宜泡中药
煎好的中药一般溶解了大量酸性物质,容易和保温杯内壁所含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并溶解到汤药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保温杯清洗大法
保温杯应该每天彻底清洗一次,如果已经产生异味和污渍,小苏打、牙膏和盐水都是清洁利器!
01
洗内胆去异味
将小苏打热水稀释,倒入保温杯,封盖摇晃保温杯,再用清水冲洗即可。
02
清洗瓶盖缝隙
取下杯盖,在牙刷上挤点牙膏,轻轻刷洗瓶盖缝隙,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03
整体清水冲洗
杯子内外整体用清水冲洗一遍。
04
擦干晾干
洗完后应彻底晾干再盖上,以免不锈钢保温杯发臭。
来源:养生中国
编辑:李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