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省人大代表的“变”与“不变”

云上咸安报道(香城都市报记者 原子)

为了当年许下的承诺

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三桥村,村民说吴长江是个“传奇人物”。

1983年高考落榜,回村小学当民办教师;7年后辞职外出经商打拼;2015年,放弃几家大型超市连锁店的经营,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吴长江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实现当年许下的承诺:要改变家乡的面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从20出头的穷小子到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人,乡亲们说他“没变”;而镇领导说他“变了”。吴长江心里清楚,乡亲们说的是他热爱家乡,情系故里的思乡情结没有变,镇领导说的是他思想观念变了,发展振兴乡村的路子宽了。

“小老板”变成 “大老板”

1991年10月,吴长江辞去村小学民办教师工作,怀揣借来的100元路费,投奔在湖南株洲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同乡。

从一介书生到经营服装批发,年轻气盛的吴长江吃过不少苦头。扒过火车,睡过仓库,由于不懂行情,曾经有过因为生意亏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的境地。但困难和挫折没有吓倒他,在同乡的帮助和支持下,吴长江慢慢摸索出了服装批发的门道,加上吃苦耐劳,他的服装批发生意开始有了盈利。到2000年,吴长江的服装生意越做越大,在湖南株洲、广东汕头等地开了多家服装批发店。

2010年,已是“小老板”的吴长江并不满足于开服装批发店,动员几个老乡一起转型做起大型连锁超市生意。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他的带领下,大型连锁超市越开越多,不但湖南株洲、广东汕头有,还开到了省内的鄂州、大冶、咸宁等地。吴长江也从“小老板”变成了“大老板”,可他总觉得自己缺少了点什么。

跳回“农门”当村支书

此时,在家乡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对吴长江早有所闻的镇领导希望他这个“能人”能回村里当“领头羊”,带领村民们一起脱贫致富。三桥村的村民们更是期盼他回乡“改变一下村里的面貌”。

2015年10月,就像24年前毅然决然离开家乡外出“闯世界”一样,吴长江在镇领导的再三邀请和村民们的召唤下,把手头的生意交给同伴打理,回到家乡三桥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回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吴长江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他要把这些年在外面看到的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带回家乡,从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入手,找到适合三桥村发展的产业项目,带领全村3700余村民共同致富。

召开全村党员大会,选出村民信得过的村两委班子,制定“村规民约”,出资修建村湾道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维修改造村里的水利设施……

两年过去,三桥村970户户户通自来水,电、路、网全覆盖,水利设施全部得到维修。村民从吴长江身上看到了希望。

紧接着,吴长江带领村两委班子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项目。3年时间,建起四季腾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200亩蔬菜产业、乾元种植专业合作社300多亩瓜蒌基地、300亩宝峰稻田养虾、9200平方米村办养殖小区、500亩非洲菊花卉种植基地、 60KW的光伏发电项目。六个产业实现生产总值近2仟万元,带动贫困户70余户就业或分红,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一百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5万元。

靠着流转土地发展蔬菜产业、花卉种植和稻田养虾,三桥村的山、林、水、田资源都被盘活了。村民收入增加,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乡村振兴领路人

吴长江靠着自己曾经经商积累下的经验,逐步把一个穷乡村带成了咸宁市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三桥村现有产业基础上,吴长江还制定了《三桥村乡村振兴规划》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扩大精细化种植产业,拟建8栋约50亩温控花卉大棚和200亩的黄蜀葵药材露天种植。拓宽蔬菜销售渠道,与武汉高校对接,建立挂钩式供应链,定向定点多元化种植季节性蔬菜。以村湾为单位一湾一品,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本地优质的水土条件,突破传统的农耕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将养殖场改成高档花卉种植小区,形成绿色生态农业。在现有注册的两个品牌基础上再打造花卉和蔬菜自主品牌,达到产业融合,迈向农业现代化……

2016年被评为咸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7年当选省人大代表、2021年荣获全省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人大代表不只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种神圣的职务。”吴长江说,既然组织上和村民们信任我,我就要带领村民把乡村建设好,不光收入要提高,下一步要抓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把三桥村建成全省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编辑:董   盈

责编:余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