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这份“考前饮食+心理调整”说明书请收好!

距离高考只有几天了,这个时候除了复习准备,日常的饮食和心理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最后的几天,考生和家长该怎样调整心态?一日三餐如何搭配?该怎么做才能以最佳状态冲刺高考?

就请专家来支支招吧!

考前焦虑、睡不着觉该怎么办?

考前该怎么吃?

本期嘉宾

董汉宁

武汉市汉口医院

心理康复科主任

武汉市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曾任中国援莱索托医疗队书记。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失眠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并开展各类心理咨询和治疗,如青少年厌学、网瘾等。

刘志平

武汉市汉口医院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武汉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参加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各种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的诊治,尤其对各种肝脏疾病如胆汁淤积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病毒性及酒精性肝炎有较深的造诣。能熟练操作胃肠镜、消化动力检测、肝穿刺活检以及肝硬化相关疾病和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

考前如何进行心理调整?

1.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必胜的信心。

复习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迫,复习过的知识多了,考生反而会感觉到自己似乎还有这样那样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而紧张。这时候应该做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我的成绩一向是好的,高考一定能成功”。或“我是行的,高考时一定会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常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就能树立信心,有效地消除对考试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2.正确对待别人的期望与评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儿女、学生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是家长和老师的普遍心理,而这种心理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过多考虑自己考好了会怎么样,考不好又会怎么样,就会在复习中顾虑重重,考试中患得患失。一旦遇到难题就会担心自己解答不出来,达不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使得思维因恐慌变得混乱,造成后面容易的题目也做错了。因此,这段时间学生应该排除一切杂念,正确对待别人的期望与评价。另外,这阶段家长和老师也最好不要给学生再提出要求,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家长也要注意保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克服紧张情绪,更不要把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首先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把战时当平时,用轻松、镇静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孩子情绪稳定,才能保证正常发挥。

3.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期望值

进入高三后,学生一般都会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家长和老师也会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对自己高要求,本来是好事,但如果脱离了客观实际,则会适得其反。学生应根据自己前一两次考试成绩来给自己确定期望值。期望值不能定得过高,定高了,在考试时感觉总是达不到,就会产生焦虑心理,就会感到灰心丧气。定得合适,考试时就容易感觉预期目标达到了,从而获得成功感,产生愉悦心情,增强信心。

4.学会体验成功感

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每当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就应该好好地体验一下成功感,这样就能够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对自己更有信心。在考场上遇到难题紧张起来时,体验一下自己过去的成功感,就能放松紧张的心情,把平时没能发挥的潜能挖掘出来,获得考试的成功。

5.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

在考试中,任何难以预料的事情都会发生。有时可能是这科试卷的难度不大,或是自己复习的要点抓对了,感到很容易。有时可能是这科的难度特别大,或是自己复习的要点把握得不够好。碰到前一种情况,不能忘乎所以,不能被兴奋冲昏了头脑。要知道,你感觉容易,别人也会感到容易的。碰到后一种情况,也不要紧张恐慌,垂头丧气。要知道,你感觉难,别人也感到难的。这时候,就应该以平和的心态考下去,只要发挥出了自己正常的水平,就一定能够成功。

考前饮食安排要注意这些

考前这段时间最好不吃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热量很高,还会增加胃的负担。长期吃油炸食物,一方面孩子会发胖,胃会撑大,并且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负担。烧烤也好,油炸食物也好,都会让胃加倍工作,最后失调,直接结果就是体重超标。

除了油炸食物,还有哪些食品高考期间最好不碰?

其实种类只是一方面,食品卫生才是最重要的,已经进入夏季了,食品卫生问题多发,细菌在30度以上的环境里繁殖速度非常快,孩子们最好不要去小摊小贩、不正规的餐馆就餐,还有剩菜剩饭、卤菜、烧烤、特别冰的冷饮,这段时间都要注意了。

每顿饭不宜吃的太饱

孩子用脑很多,每顿饭不能太饱太撑,一般八成饱,两餐间吃点零食也可以的;吃得过饱,血液中的养分会更多的供消化系统使用,大脑相对缺氧,可能会影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喝汤能够补充营养吗?

喝汤并不是补充营养的最好方式,各种肉汤里的主要成分其实是脂肪,越是看起来很白很浓的汤,脂肪含量越高,这个我们做过了相关的实验。汤作为饮食的调剂是可以的,但不要迷信,更不要一日三餐围着汤转。

海参、燕窝、蛋白质粉很补吗?

只要来源可靠、质量有保障,还是可以吃的,但要提醒大家,不要神化甚至迷信补品的作用,每一种食物的营养都是单一的,只有科学搭配,均衡摄入,才能发挥食物最大的功效,再说了,突击进补效果也不会很明显。

来源:湖北之声《健康合伙人》

编辑:董   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