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 | 郑世燕:以爱育心,以专业育人

云上咸安报道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坚守,是用心灵唤醒心灵,是以智慧点燃希望的过程。”2006年郑世燕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走进咸宁东方外国语学校,在初中英语教学这片沃土上扎根发芽。作为一名党员,她把初心藏在教案的字里行间,把担当融进课堂的每分每秒,用十九载春秋,书写着普通教师最动人的教育答卷。

课堂,是点燃兴趣的“主战场”

“英语不应是枯燥的符号和规则,而是通向更广阔世界的桥梁。”作为初中英语教研组长,郑世燕常这样对组里的年轻教师说。

在她的课堂上,英语“活”了起来。她善于将枯燥的语法知识融入生动的情景剧,让单词记忆变成趣味游戏,用英文歌曲、影视片段、文化故事等方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她注重教学创新,积极探索“任务型教学”“分层教学”等模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郑世燕的课堂上,没有“被遗忘的角落”。班里学习吃力的孩子,会收到她手写的“基础任务卡”:“今天先掌握3个单词+1个简单句型,老师相信你能做到!”;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能拿到她精心设计的拓展题:“试着用英语描述你最喜欢的电影场景吧!”渐渐地,她的“高效趣味课堂”成了初中部的“金字招牌”,同事们总说:“听郑老师的课,像看一场精彩的演出,学生眼睛一亮,我们也跟着热血沸腾。”

关爱是悄然滋润的“细雨”

“教育哪有什么捷径,不过是把爱揉进每一个细节里。”这是郑世燕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的办公桌旁,总围着一群“小尾巴”,午休时,她帮基础弱的学生补语法;放学后,她听情绪低落的孩子讲心事。

曾有个男孩对英语避之不及,试卷上的红又密密麻麻。郑世燕没有批评他,反而发现他每次班会都抢着表演节目。于是她拉着男孩的手说:“课本剧里有个角色,非你不可!”从一句台词的发音,到一个手势的力度,郑世燕陪着他练了一遍又一遍。当男孩在舞台上流利地说出英文台词,台下掌声雷动时,他突然红着眼眶对郑世燕说:“老师,原来我也能说好英语!”后来,这个男孩的英语成绩一路攀升,毕业时还特意给她送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您让我知道,我也可以是发光的人。”这样的故事,在郑世燕的教学生涯里,多得像春天里的嫩芽,每一个都带着温度。

引领,是并肩前行的“力量”

作为教研组长,郑世燕是团队中的“领头雁”。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秘诀”分享给大家。每周的集体备课,她会提前把精心整理的教案、课件摆在桌上;遇到教学难题,她牵头组织专题研讨,把“问题”变成“课题”。在她的带领下,初中英语教研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集体,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研组。

她更是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始终坚持阅读专业书籍、关注教育前沿动态,并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她主持参与的多项教学改革课题均取得良好成效,使她不仅被评为“课改先锋”,更成了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从教以来,郑世燕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课改先锋”等称号。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她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赤诚。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种子,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结果,就算是一株小草,也有自己的绿意。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用爱当土壤,用专业当阳光,耐心等待每一颗种子,以自己的节奏,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郑世燕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以爱为教育的底色,以党员的责任为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教育这件事做得热气腾腾、做得闪闪发光。

(通讯员:郑微 一审:李萌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