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在咸安区,一个因“希望工程”促成的温暖故事正在上演。曾因家庭贫困差点与大学梦失之交臂的胡文君,如今,用自己的爱书写着对社会的感恩答卷。
胡文君来自一个普通的单亲家庭,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因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无法承担重体力劳动,即便生活充满艰辛,胡文君也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刻苦精神,在学业上一路披荆斩棘。2023年高考,胡文君以621分的优异的成绩被浙江一所重点大学录取,然而,面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个家庭陷入了绝望的困境。“当时,学校的学费是六千多元,但是我家里条件不好,当时都想进厂打工了。”
就在胡文君一家为学费愁眉不展之时,希望工程伸出了援手,为她提供了5000元的助学金。这笔雪中送炭的资金,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胡文君求学之路,让她得以踏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这份雪中送炭的善意,在我心中深深埋下了感恩的种子,我希望自己也能够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对我的关心。”胡文君感慨地说。
进入大学后,胡文君始终铭记希望工程的帮助,决心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在寒暑假期间,她积极投身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杭州“残疾人之家”的志愿活动中,胡文君接触到许多身体存在残缺的孩子。身体的局限,丝毫不能阻挡孩子们拥抱阳光、热爱生活的勇气,胡文君被这份坚韧与纯真所治愈。
“第一次活动是绘画陪伴,我负责的孩子患有脑瘫。沟通充满挑战,孩子们的天真善良打动了我,我们互相鼓励,通过画笔自由地表达内心。最终我们共同完成了一幅饱含情感的作品,这段经历如同一道光,让我豁然开朗。”
去年,胡文君又参加了团区委主办的“寒假学堂”爱心托管班志愿服务,教育中,孩子们的细微表情变化,也会让胡文君引起关注和跟进。有次课堂上,她发现学生小雅表情严肃,好像遇到难题,胡文君立刻上前询问,才知道事情的起因。原来小雅同桌未经她的同意,私自拿走她的文具,经过胡文君的教导,同桌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对小雅承认了错误。胡文君常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能力、性格特点千差万别,要多与孩子们交流,探索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她用共情和理解,于细微处见真心,为孩子们筑起安全的心灵港湾。
“我没有太大的能力,但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能够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是我的愿望,这也是希望工程给予我的改变,它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帮助,更是一份信任和鼓励,让我有勇气去追逐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传递这份温暖。”胡文君真诚地说道。
胡文君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的故事,是希望工程“点燃希望,播种未来”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激励着更多人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前行,在得到帮助后懂得感恩回馈,让爱的力量不断延续。
(咸宁台记者:蒋旗 通讯员:熊舟进 魏士焜 编辑:章琼丹 责编:聂国力 编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