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暑期以来,咸安区关工委指导各乡镇(街道)关工委依托“五老”工作室阵地,凝聚600余名“五老”志愿者,充分发挥经验优势与专业特长,通过党史宣讲浸润心灵、传统文化辅导滋养成长、防溺水守护筑牢防线,累计为40余个暑期儿童课堂开展红色教育、书法辅导、防溺水安全宣讲巡防等关爱活动320余场次,为青少年筑牢暑期安全防护栏。
向阳湖镇关工委执行主任赵新寿以笔墨为桥,发挥毛笔书法专长,牵头组织“五老”志愿者投身暑期学堂服务。在宝塔社区的书法培训班上,他亲手书写1200余幅毛笔字帖,逐一手把手指导孩子们临摹研习,让国粹的韵味在笔墨流转间滋养童心。
官埠桥镇因湖多水广,镇关工委精准对接实际需求,协同镇党委、政府全力推进青少年防溺水工作。由8名“五老”骨干带头,带动村(社区)50名“五老”深入11个村、3个社区,入户发放3000封《防溺水安全一封信》,对湖泊水面开展5次巡访巡查。通过与家长面对面宣读安全信、暑期课堂专题安全教育、河边现场劝导等举措,织密织牢青少年安全防护网。
高桥镇关工委结合暑期“希望家园”活动,分组对辖区“网红河”等重点河流、池塘开展值守,坚持每日巡查,并在午后、傍晚等关键时段加密巡查频次,累计巡查50余次,及时劝阻野泳、戏水等危险行为10余起。“五老”们还化身安全讲师,结合真实案例,通过趣味互动、知识问答等形式,为40余名孩子生动讲解防溺水知识与应急自救技能,切实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永安街道深挖“五老”资源潜能,在8个社区同步设立暑期学堂服务点,整合辖区资源并联合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创新打造“校社联动+多维服务”暑期托管模式。聚焦安全防护与思想引领,精心组织防溺水安全教育、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等特色活动40余场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服务辖区少年儿童600余人次,赢得广泛好评。
“爷爷在这里教我们画画、唱歌,我们觉得很好玩,每天都想来这里。”小朋友兴奋地说。
浮山街道“五老”工作室积极参与暑期儿童课堂建设,联合高校志愿者团队在11个暑期学堂点位,推出“基础看护+特色课程”服务,课程涵盖象棋、书法、国学等领域,形成“五老”引领、多方协同的暑期育人品牌,惠及辖区350余名青少年。
温泉街道依托“五老”工作室,组织160余名“五老”志愿者携手高校团队,在10个社区开设暑期“爱心托管班”。除课业辅导外,创新增设红色教育、艺术绘画、科学实验、体能拓展等素质课程,打造“托护+研学”一体化的“家门口放心课堂”,服务380余名青少年,实现“安全托护、多元成长”的育人目标。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咸安区建设了57个‘五老’工作室,广大‘五老’围绕关心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努力工作,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咸安区关工委执行主任田隆健表示,特别是在暑假期间,他们认真开展防溺水工作,其中,官埠桥镇二十年如一日,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另外,各乡镇(街道)都根据当地的情况,从中国古代文学、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使孩子们在暑假期间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咸宁台记者:李卫东 通讯员:陈芳 李媛媛 编辑:章琼丹 责编:聂国力 编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