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红色记忆⑪】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对北伐的支援


咸安红色记忆


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对北伐的支援


早在担负北伐西线作战任务的国民革命军进入咸宁之前,共产党员聂洪钧就为动员民众策应北伐进行宣传组织活动。他和农运骨干利用各种形式向民众宣传北伐军“不纳捐,不抽税,取消契约税”“耕者有其田”“不耕田无饭吃”等浅显朴素的革命道理。成立上百个秘密农会小组和工会小组,为迎接北伐军做好了组织准备。

国民革命军进入咸宁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受民众拥护。在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组织下,咸宁民众对北伐军在咸宁的战事也是大力支持,密切配合。这种支持和配合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破坏铁路。吴佩孚据守汀泗桥、咸宁城、贺胜桥时,人员装备、后勤补给全靠铁路运输。为切断敌人运输补给线,在北伐军进攻汀泗桥前,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就通过铁路工会小组,组织铁路工人用铁撬拔掉固定铁轨的道钉;通过农会小组,组织农民则掀掉铁轨、枕木,断绝交通,剪断铁路电话线,破坏通讯设备,致使战斗开始后吴军火车不通,通讯不灵,有效配合北伐军的进攻。二是筹集粮食。北伐军进入咸宁后,急需大批粮食,而当时粮食都掌握地主豪绅手里,要他们拿出来支援北伐显然并非易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通过由共产党员主持工作的国民党县党部召开咸宁县各界各团体代表联席会议,选举由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提名的钱仲衡(即钱钧)为临时县长,负责筹粮事宜。钱钧是咸宁绅士,在地主豪绅中享有一定声望,同时思想也倾向进步。他上任后在筹粮和派伕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北伐军提供较为有力的后勤保障。三是配合作战。在北伐军进攻汀泗桥、咸宁城、贺胜桥的战斗中,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通过农会小组、工会小组,组织担架队、救护队抢救伤员;动员群众为北伐军战士送水做饭,送信带路。在汀泗桥、贺胜桥的战斗中,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领导的农民革命军在敌后扰袭敌军,配合北伐军的正面进攻。北伐军进攻武昌城时,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根据部队需要,动员咸宁民众赶制千余架竹梯,并派数百名农民送往武昌前线供北伐军攻城之用。

显而易见,北伐在咸宁的战事之所以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有在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组织领导下人民大众的广泛支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在战争爆发以后的一切组织斗争则是直接或间接配合战争的,例如北伐战争时期革命军后方的一切组织和斗争是直接配合战争的,北洋军阀统治区域内的一切组织和斗争是间接配合战争的。”(咸安区史志研究中心 黄玲供稿)


联合出品:咸安区融媒体中心、咸安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