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红色记忆
“神兵”钱定松
钱定松(1896—1934)又名定生,字蔚卿,化名唐海珊,人们习惯称其为“老唐”。马桥镇钱庄村新屋畈人。
1926年7月,钱定松由聂洪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聂洪钧领导的反“麻捐”斗争。8月,咸宁县农民协会成立,钱定松任农协土枪队队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钱定松在曹振常、刘镇一的领导下,率领农军参加咸宁秋收暴动,转战咸宁、通山。秋收暴动失败后,隐蔽于武汉。同年底,受中共湖北省委派遣,负责阳(新)大(冶)县委的军事工作,与方步舟、胡朝枢等一起组建游击队,袭击国民党地方武装刘家祠堂保卫团,打死团长刘慧成,镇压大土豪劣绅罗臣舫,震动阳新、大冶两县。在战斗中,钱定松负伤,被送到武汉治疗。
1928年2月,钱定松被派往江陵,在沙市打包厂从事工人运动。12月,中共江陵县成立,钱定松任县委书记。次年2月,在江陵县沙岗举行的中共鄂西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上,钱定松被推选为特委常委兼工委委员。
1929年,中共湖北省委为加强鄂南地区武装斗争,将钱定松调往咸宁,任中共咸宁县委委员兼军事部部长。8月初,刚就任军事部长不久的钱定松得知县保卫团有一个班驻在柏墩,便借了把剑并同刘秉彝、郭永升一起,智取了这个班全部的枪支。9月,在转战咸宁的红五纵队政委何长工、副司令李灿的支持下,咸宁县委组建游击队,钱定松任队长。在钱定松的带领下,游击队很快发展到拥有70余名战士、60余支枪的规模。
1930年1月,钱定松率领咸宁县游击队配合红五纵队程子华、陈奇所部攻打咸宁县城、贺胜桥等地,开展“年关斗争”,取得胜利。不久,咸宁县游击队改编为咸宁县赤色警卫连,钱定松任连长。2月,为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在游击队活动区域开展的“清剿”行动,钱定松率领县游击队配合红五纵队一个营,突袭在大幕港背牌楼清乡的县保卫团,将其一举全歼,缴枪100余支,活捉咸宁县长黄立猷。5月,在攻打咸宁县城回师途中,在程子华表达想扩大主力红军的愿望后,钱定松毫不犹豫将70多名战士连同武器一起交给红军。同年冬,咸宁保卫团徐尚武部盘踞在马桥一带,扬言“踏平桃花尖,吃掉警卫连,活捉钱定松。”钱定松派人化装成小商贩到马桥街侦探敌情,摸清保卫团的活动规律后,率领警卫连两路夹击,全歼保卫团,并击伤俘获徐尚武,有力配合了鄂东南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为了配合红军作战,咸宁县赤色警卫连也频频单独出击,并取得胜利。至1932 年春,咸宁县赤色警卫连已发展成拥有 300 余支快枪、600 余条短枪,约1000人的战斗队伍。经上级批准,咸宁县赤色警卫连扩编为警卫团,钱定松任团长。6月,钱定松化装探明驻沈廖村国民党军袁英部的情况后,率部突袭敌营,缴获枪支102支和大批弹药。7月又配合红三师攻打通山县城取得胜利。9月,钱定松率队配合红三师攻打杨林桥,全歼敌八十二师1个营。
钱定松有勇有谋,身先士卒,多次负伤深受战士信赖。率部与敌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被群众称为“神兵”。他廉洁奉公,一尘不染。
1933年春节前夕,钱定松同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章少山(后叛变)一起,将打土豪所得的大批财物与珍宝送到阳新龙港,交给鄂东南苏维埃政府,自己一文不留,章对此举有意见。1934年1月26日,章少山一纸诬告信,使钱定松被当成“改组派”杀害。新中国成立后,钱定松被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
联合出品:咸安区融媒体中心、咸安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