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湖蓝莓基地:一部手机种出“舌尖上的科技果”

云上咸安报道 在咸安区向阳湖农业科技产业园,农业不再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劳作,而是一场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与绿色生态的科技实践。湖北国桥农业以“绿色赋能价值实现”为核心理念,打造出一个集有机种植、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向生态与服务并重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走进祝垴村的园区,300亩钢架大棚连绵如银色波浪,棚内13万盆蓝莓株株挺立,叶片油亮,果实在绿叶间若隐若现,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湖北国桥农业总经理陈国庆介绍说,这里的蓝莓从“出生”就享受科技定制待遇:栽培土由泥炭、椰糠、蛭石按精确比例混合而成,配合缓释肥形成专属基质,酸碱度、透气性、养分全部匹配蓝莓的“挑剔胃口”。

灌溉施肥更是轻触屏幕即可完成。智能水肥一体系统通过手机终端远程控制,工作人员可根据植株需要精准调节水压与流量,实现“一对一营养滴灌”,水肥利用率比传统漫灌提高70%以上。园区还定期开展测土配方,如同为土壤做全面体检,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数字化管理覆盖种植全流程。苗情追溯系统24小时监测每株蓝莓长势,温控系统能自动响应环境变化——高温时展开遮阳网、启动风机,光照不足则切换补光模式,宛如一位全天候的“AI农场管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降解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与人工投放的瓢虫等天敌昆虫,共同构建起绿色防控体系,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确保果实从枝头到舌尖的安全。

“我们园区目前种植蓝莓300亩,精选四个品种搭配种植,从一月底到四月底持续供应鲜果,有效拉长了市场周期。”陈国庆表示。

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规划面积1000亩,现已建成300亩智能大棚和配套冷链中心,形成节水节肥、标准化生产、采后处理一体化的高效运营体系。

采后环节同样科技感十足。蓝莓采摘后1小时内即送入0–5℃冷库进行快速锁鲜。低温不仅保留果实水分与甜度,更让果肉口感脆嫩多汁,实现风味的“二次升级”。陈国庆补充道:“冷藏后我们按果径、色泽、糖度分级,优等果直供商超,次果用于加工,实现零浪费。”

未来,园区还将拓展240亩果林与共享菜园,推出亲子种植与农事体验项目;配套300亩综合服务区,建设生态餐厅、农特展销中心与研学基地,进一步推动农业与休闲服务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融媒体记者:王迪 通讯员:庞尤优 一审:李萌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