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炙烤着斧头湖堤,咸安区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汪鑫的身影却始终活跃在巡堤查险的一线。汗水浸透衣衫,他一边仔细查勘,一边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胡航倾囊相授经验:“越是天热,越要沉到一线!防汛抢险瞬息万变,遇事胆要大、心要细,业务要专更要精!”他指着堤角一处,“重点看管涌、裂缝,发现浸水立刻上报、标记清楚。”
对于这位即将退休、拥有40年防汛经验的“老把式”汪鑫而言,这巡堤的每一步,都不仅是职责,更是一场薪火相传的仪式。“大汛小汛,我都在堤上。现在快退了,这点实战得来的‘土办法’,得抓紧传给年轻人。”哪里有隐患点位,出现险情该怎么处理,他早已了然于胸。
近日雨量骤增,防汛号角吹响,汪鑫主动请缨,再次挺进最前沿。他白天是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传授巡堤查险的诀窍;夜晚是守护江堤的“哨兵”,与年轻队员并肩值守。
“巡堤有门道,一看二听三观察。”汪鑫的讲解细致入微,“‘看’水面有无旋涡;‘听’旋涡有无异响;‘观察’堤身有无鼠洞蚁穴。”徒弟胡航在一旁听得聚精会神。这位40岁的水利骨干,2019年就跟随汪鑫并肩作战。2020年斧头湖水位突破保证线,3.84公里堤防险情迭出,大小70余处。时任向阳湖防汛技术指导员的汪鑫,守在堤坝33天,带着胡航等年轻队员日夜奋战,查险、处险、滑坡回填……最终化险为夷。胡航至今难忘,“汪局长带着我们扛着编织袋装土抢险,三天三夜没合眼。那种专业、奉献与担当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也点燃了我。”
如今,巡堤时胡航会不自觉地模仿师傅的动作——用铁锹拍拍护堤石,拨开杂草戳戳水坑。“这不起眼的小动作,汪局每次要做几十遍,就为探查渗漏隐患。”在防汛“老兵”的悉心“传帮带”下,胡航迅速成长为能挑重担的骨干。
“年轻人就该到堤坝上锤炼!”胡航感慨,“真正参与进来才明白,看似简单的巡堤,学问深得很,远不只看水位,更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我们这代人终究会老去,年轻的水利人非常有担当,我得把这点儿防汛‘家底’全教给他们。”汪鑫目光坚定,“只要身体还行,这最后一班岗,我就要在堤上站好!”
咸安区今年的防汛工作,特别注重老中青梯次搭配,核心就是做好“传帮带”。“老同志经验足,是‘定盘星’;年轻人有冲劲,是‘生力军’。两者优势互补,力量倍增。”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带一”“二带一”等模式,新手得以快速掌握防汛核心技能,融入队伍,让宝贵的实战经验得以延续,让守护江河安澜的责任感代代相传。
平静的斧头湖面,汪鑫、胡航等一代代水利人,步伐坚定,在暗流涌动中,在薪火相传中,铺就了一条永不褪色的成长“快车道”和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融媒体记者:余娅敏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 编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