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始建于1989年的南山小区,一个不足50平方米的“邻里驿站”正悄然改变着488位居民的生活。这个由同心路社区精心打造的便民服务空间,不仅解决了老旧小区公共服务不足的难题,更让疏离的邻里关系重新热络起来。
“小驿站”承载“大功能” 驿站变身社区会客厅
过去公共活动空间不足,居民互动较少。为破解这一难题,同心路社区以“邻里驿站”为枢纽,通过“硬件改造+服务升级”双轮驱动,将其打造为集休闲、议事、便民于一体的“共享客厅”。驿站内配备便民工具箱、医药急救包、阅读角等设施,并提供政策咨询、医保社保代缴代办、矛盾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实现“进一扇门、办多样事”。
驿站采用“弹性时间+按需服务”模式,清晨是老人的“晨练交流站”,可在此休憩喝水;上午开放“政务便利店”,可办理医保社保等8项代办业务;午后变身“亲子时光”,共同阅读分享感受,拉近亲子关系;傍晚成为“邻里议事厅”,已化解邻里纠纷32起;夜间则组织“星空茶话会”,增进小区凝聚力。居民王阿姨点赞道:“以前办件事要跑社区,现在下楼就能解决,还能和邻居们聊聊天,驿站就像自家的‘第二客厅’!”
党群联动聚合力 志愿服务暖民心
驿站建成后,社区积极发动党员、业委会、党支部和“桂乡管家”组建“睦邻志愿服务队”,通过“居民点单、驿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模式,开展环境维护、助老帮扶、燃气安全等精准服务。老党员石爹主动请缨担任驿站管理员:“小区健身器材坏了有人修、楼道脏了有人扫,大家的事大家一起管,这才像一家人!”
社区还依托驿站设立“社情民意收集站”,通过“每周一访”“每月一议”机制,及时解决居民诉求。例如,针对居民提议新增休闲座椅问题,驿站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三棵树改造,打造休闲场地;根据老年居民建议,增设了健康监测角,定期邀请社区医务室医生驻点义诊。
“1+3+N”模式让治理更有温度
“邻里驿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构,更是邻里情感的纽带。”同心路社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广“1+3+N”模式(即1个驿站平台,社区、党支部、业委会3方协同,N个社会组织参与),拓展驿站功能,引入老年人上门义剪、儿童趣味活动、传统节日庆典等特色服务,让更多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图景。
如今,南山小区的“邻里驿站”已成为居民口中的“幸福加油站”,不仅解决了生活难题,更找回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这种“小事不出驿站、难事不出社区”的实践,正为老旧小区焕新提供可复制的“同心样本”。
(通讯员:聂兰琳 编辑:章琼丹 责编:聂国力 编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