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红色记忆⑮】咸宁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咸安红色记忆


咸宁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1932年3月,中共咸宁县委在茶地铺召开干部扩大会议,各区、乡均派代表参加,与会者约200余人。会议计划开7天。第6天晚上,叛徒章少山带领“铲共义勇队”(国民党保卫团)偷袭县委机关驻地丁坑佘,黄仁和第二区区委书记韩廷和在突围时牺牲。会议于第7天移到毛山嶰继续进行,会议决定撤销咸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咸宁县苏维埃政府,选举唐有富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董大伦为副主席。

与此同时,因国民党军围剿而停止活动的马沂(廷和)、楠林(振常)区苏维埃政府恢复重新开展工作。至此,咸宁境内已有黄仁、廷和、振常、白鹤、双溪、余花及当时尚属鄂城管辖的唯益、大成共8个区苏维埃政府,50个乡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处于鼎盛时期。


      

佐证材料


县苏维埃政府由15名执行委员组成,另有候补执行委员7名。从15名执行委员中选出7人组成行政委员会(后改称主席团)。行政委员会内设军事、内务、财政、土地、劳动、检察、裁判、文化、卫生等部委。县、区各部委设部长(主任),乡只设委员。

区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由9名执行委员组成,另选候补委员5人。从9名执行委员中选出5人组成常务委员会。

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同级行政区最高权力机关。各行政区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实行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为了使苏维埃政权真正成为代表工农群众利益,真正成为动员群众进行革命战争的机构,充分发挥苏维埃政权的战斗作用,大会后,各级苏维埃政府均进行组织整顿,清洗混入政府机关中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贪污腐化官僚主义分子,大力培养和提拔工人、贫雇农和表现好的中农参加苏维埃政府机关工作,并发动群众监督政府工作。


咸宁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遗址所在地塘岭


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先后迁驻茶地铺、月塘、飞鸡等、梅花山、塘岭、瓦庄新屋等地,其中,驻塘岭长达一年时间。县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惩办土豪劣绅,开展土地革命,在红、白交界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租、抗债、抗粮活动;动员工农群众参加红军,配合红军作战;组织群众开展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建设。

1932年11月,国民党军第八十二师进剿咸宁苏区。师长容景芳派2个团兵力进驻高桥、茶地铺。在苏区构筑碉堡、步步为营,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咸宁苏区不断缩小,县苏维埃机关被迫迁至山垴周、塘岭一带活动。1934年4月,咸宁苏区被国民党军占领,苏维埃政府亦停止活动。(咸安区史志研究中心 黄玲供稿)


联合出品:咸安区融媒体中心、咸安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