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染白双鬓,初心始终滚烫。有一群扎根基层一线的老干部们,他们虽告别工作岗位,却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矛盾调解的“第一线”默默耕耘,用实干与担当书写“老有所为”的动人篇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传承千年的美德,在永安街道三元社区银发志愿者队伍中,化作了日复一日的温暖行动。围坐讨论增设防护垫、优化游乐设施布局,这支平均年龄超65岁的离退休干部志愿者队伍,始终把未成年人安全放在心头。他们主动收集家长意见,多次与社区、物业沟通协调,用耐心与细心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护墙”。
在关爱“一老”上,这群老干部同样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承诺。针对社区高龄、空巢老人较多的情况,他们自发组建“老老互助”服务队,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每周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房间、清洗衣物;每天清晨奔波,帮忙采购新鲜蔬菜和药品,把暖心服务送到家门口;闲暇时围坐老人身旁,拉家常、听心声,为孤独的老人排解寂寞,让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细微处绽放光彩。
“我是一名有50年党龄的党员,始终要对得起入党时的誓词,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老干部王国文表示,要把敬老爱老的好思想、好文明传承下去,为下一代做好榜样。
如果说三元社区的老干部是民生服务的“贴心人”,那么汀泗桥镇老年支部的老干部们,便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助推者”。近年来,汀泗桥镇依托丰富红色资源,全力推进红色旅游名镇建设,从项目规划到征地拆迁,从政策宣传到矛盾调解,处处都有老干部的身影。他们在镇上土生土长,熟悉每一条街巷、每一户人家,凭借“人头熟、威望高、情况清”的优势,主动扛起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的责任:白天,揣着项目规划图走街串户,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向村民讲解红色旅游发展的好处,打消大家的顾虑;遇到邻里因土地流转、房屋拆迁产生分歧,便耐心坐下调解,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双方达成共识。
老干部邹明激动地说,“汀泗桥镇迎来了打造红色旅游名镇这一好机遇。作为一名老干部,能参与其中,协助推进工作、调解矛盾纠纷,我感到无比欣慰和高兴。”
温泉街道十六潭社区清水别院小区建成于2007年,随着时间推移,硬件设施老化严重,小区管理陷入“民生积怨多、新旧矛盾多、遗留问题多”的困境。小区党支部书记张琼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牵头组建“桂乡管家”队伍,一边收集居民意见、倾听业主心声,一边积极引进红色物业。在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的支持下,她发动居民先后四次募集资金十余万元,逐步完成监控系统安装、路面硬化、下水管道改造、晾晒区规范,还增添了休闲娱乐场所。昔日的“问题小区”,一步步蜕变成环境清雅、邻里和谐的温馨家园。
“我们小区以前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居民们苦不堪言。”张琼说,“谁不想自己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好呢?自从小区成立了党支部,作为一名老党员、小区居民,也是小区党支部书记,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带领大家改变现状,一起努力改善小区面貌。经过这几年的付出,现在小区变成了干净美观的‘幸福家园’,居民住在这里都特别舒心。”
(咸宁台记者:李卫东 通讯员:王子怡 一审:樊思遥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