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正街社区:解锁“塑料密码” 童心践行环保

云上咸安报道 7月25日,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青辅学堂”志愿者团队走进咸安区北正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30余名孩子带来一堂生动的塑料科普课。

志愿者以矿泉水瓶底的三角形符号(如“1-PETE”)为切入点,将其比喻为塑料的“身份证”,用“塑料家族兄弟姐妹”等童趣语言讲解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材质,并用生活例子区分热塑性与热固性塑料。针对1-7号塑料代码,志愿者详细解析特性与风险,如1号PET怕热、3号PVC有毒不能装食物、5号PP耐热适合做餐盒等,孩子们认真观察实物并记录。

课堂通过展示珠峰、马里亚纳海沟的塑料垃圾图片和触目惊心的数据引发思考。志愿者还揭示了微塑料在牡蛎、食盐和自来水中广泛存在的“隐形入侵”,强调环保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让孩子们深受触动。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化身“环保小侦探”,动手识别不同塑料制品的材质。大家还积极分享用废旧塑料瓶做笔筒、花盆等“变废为宝”创意,并通过“垃圾投递挑战”游戏精准练习塑料分类。活动最后,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分享了使用布袋、自带餐具、精准垃圾分类等实用的“减塑秘籍”。

此次活动让环保知识扎根童心,湖北科技学院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介绍,“青辅学堂”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走进更多社区学校推广塑料科普,推动“减塑”“替塑”成为生活习惯,为建设美丽咸宁、助力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融媒体记者:陈柱 通讯员:叶聪 魏楠欣 金奕晨 编辑:李萌 责编:聂国力 编审: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