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安区官埠桥镇雨坛垴村14组,一片占地50亩的农田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5月15日,随着村经济合作社与本地农业大户秦伟志正式签约,总投资500万元的“三禾苗业”现代农业项目落地生根,标志着雨坛垴村在盘活集体资源、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过去村里的土地和老旧大棚利用率低,这次通过‘村集体+农业能人’合作模式,终于找到了资源变现的突破口!”签约仪式上,雨坛垴村党支部书记陈焰艳难掩激动。根据协议,村集体以土地、农业设施大棚等资源作价入股,秦伟志团队注入资金并主导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这种“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的创新模式,成功争取到10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传统育苗存在成活率低、病虫害多等问题,农户为此忧心不已。“三禾苗业”项目将建设自动化温控大棚,配备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实现温湿度、光照、水肥等精准调控,目标将移栽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育苗方案,建立全流程追溯体系。项目建成后年育苗能力将超1000万株,预计年产值达1200万元,年创造当地村民务工工资150万元。
尽管项目尚未动工,但发展蓝图已然清晰。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秦伟志带领团队引进分子育种、组培快繁等前沿技术,重点攻关辣椒、茄子、西瓜、玉米等高产抗病品种。“传统种苗抗风险能力弱,我们通过与高校合作,力争3年内培育2—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种。”他表示,项目计划拓展电商直播渠道,构建“从实验室到菜篮子”的闭环产业链。
“三禾苗业”项目的签约落地,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村民李大姐感慨:“以前守着好地但效益低,以后有了科技助力,我们也能当‘新农人’了!”据悉,项目还将设立“农民田间学校”,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需要敢闯敢试的带头人,更需要盘活资源的创新机制。当村集体的土地资源遇上现代农业科技,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振兴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融媒体记者:刘正杰 通讯员:周细英 一审:方焱 二审:聂国力 三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