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繁琐,是我们在提起社区网格员的工作时最常想到的词汇,“我经常是正在家做着饭,突然有人打电话说社区有事情。”在永安街道三元社区工作了11年的张莉,对于在工作中抽空生活这件事早已乐在其中,今年50岁的她,从小在永安长大,走在街上到处都是邻里之间的招呼声,只要谁家需要帮忙,她便第一时间冲上去,她打心里深爱着这片土地。
双脚跑出居民幸福路
“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2012年,张莉来到三元社区成为了一名网格员,从一开始负责的中心巷小区到后面的一千多户,因为没有电脑,每天的核查表全靠手写完成,永安地处老城区,居民流动性大,“这边房子好多都是租给别人,来了你要帮忙登记,走了你要帮忙删除,有的租户的孩子来上学,你要保证有他的信息,开学的时候要来开证明,你要知道有这户人家。”据悉,住到半年以上的才能来开证明,很多年轻人白天要上班,为了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许多个晚上,张莉都要前往这些家庭进行入户走访。
站北路是张莉负责的辖区,光老人就有两百多户,独居老人约有几十位,怎样才能让老人们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有所回应?她联系各个小区的爱心人士,组建了一支9人的志愿者团队,叮嘱他们要多多关注老人,如果老人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务必第一时间联系她,在她的通讯录里记录了每一位老人子女的电话,并嘱咐他们如果没有打通自己父母的电话,一定要及时通知她。有一位八十五岁的独居老人,有一天子女打电话无人应答,赶忙给她打电话,她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最后发现老人在阳台晒太阳睡着了。“现在每家每户安装了‘好邻好铃’和‘烟感器’,让我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帮助老人,很多时候每家每户我都会去看一下。”张莉笑着说。
经过老旧改之后的铁二机小区焕发新颜,这里的老人有六十多位,现在这里家家户户的门前种满了花朵,当这里的老人遇到衣服晾晒难的问题时,她做了很多晾衣杆,既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又保证了小区的正常运行。在“共建共管共治”之下,社区氛围日渐团结,居民胡大姐会把自家种的菜送给独居老人,“我看到了社区的力量,也愿意出一份力帮助老人。”
双手编织居民幸福梦
麻绳、棉绳、珠子、花杆,这些寻常之物在张莉眼中却成了宝贝,她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了编织技艺,粗糙的麻绳经过她的巧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纸巾盒、收纳盒、果盒......”在三元社区红色驿站以及张莉家中,摆满了张莉用麻绳等材料编织的各式各样的“高颜值”物件,实用又美观。
“去年年底,我刷抖音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麻绳编织手工收纳盒的视频,开始尝试自己购买相关材料,学习编织技法。”从一开始需要八个多小时完成,到现在两个小时就能完成一个,她对于这门手艺愈发熟练。
今年九月,三元社区红色驿站为广大居民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大力招募会画画、会写字、会做手工的能人高手。社区书记找到她,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加入三元社区三援邻文艺队伍,成立了手工工作室,张莉的手工课在社区广受欢迎。第一天开课便吸引来了20几个人,过来学习的居民涉及各个年龄段,尤以在家带娃的宝妈或是带孙子的老人居多,她耐心地教授大家,细致到每根柱子的贴法、如何上珠子、配盖子。
双脚跑出居民幸福路,双手编织居民幸福梦,热心的张莉用自己的汗水连接着社区的千家万户,感受手工编织的美,领悟生活的美好。张莉告诉记者,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希望站北路的路灯能够装起来,她希望退休后能够为老人打造幸福食堂。
(融媒体记者:章琼丹 通讯员:樊文倩 一审:董盈 二审:聂国力 三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