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手握粉笔传道授业解惑,您用一生播撒希望的种子,三尺讲台,桃李万千;四季耕耘,教泽绵长。希望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庆祝教师节 致敬筑梦人》系列报道,聚焦全区匠心筑梦育桃李、立德树人谱新篇的优秀教师,聆听他们的育人故事,领略他们的师者风采,感受他们的榜样力量。
他叫余继红,他的教育承诺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也是对教育事业一生的追求。
他从事初中数学教学29年,担任班主任26年,在乡镇中小学工作14年,2008年9月调入咸安区南门中学任教,2021年9月开始赴咸安区贺胜学校支教两年。29年来,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他积极践行课改,多形式地开展课堂教学,多角度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结合课改的要求,锐意革新,践行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模式,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整合、融合,以学论教。
在咸安区南门中学工作期间,他作为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带领团队参加永安街道办事处举办的教学方法比武大赛,主讲“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四部曲”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在咸宁市第五初级中学工作期间,学校作为第一批“洋葱数学”试点学校,他担任“洋葱数学”教研组长,多次开展活动,在教研片区举行的经验交流会上作经验汇报,获得市、区教研室领导好评。
2021年7月初,当得到咸安区教育局即将组织一批教师赴偏远乡镇学校支教的消息时,去乡村学校支教的想法就在他心里萌发了。起初妻子不理解,因为在城区学校已经工作了15年,各方面工作轻车熟路,生活安逸。现在去离家三十公里的贺胜学校支教,那里的教师居住条件较差,没有教师周转房,大部分老师都住在七十年代盖的老房子。面对妻子的极力阻拦,他耐心做工作,最后得到妻子的支持,前往咸安区贺胜学校支教。
从踏进贺胜学校校园的那一刻起,他就把自己当成了学校的一份子。还清楚记得2021年8月25日到贺胜学校,教育总支书记郑年龙开门见山地说:“贺胜学校这一届初三成绩比较差,学风不太好,这届孩子从初一到现在换了三个班主任,都搞不定。”
没有情感投入,就不能称之为教育。“差乱班”的学生无论是学业还是行为表现,都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状态,情感教育更是缺失。找到了问题症结,他立即前往学生家里走访。为了使家访工作有成效,他事先做足功课,规划好家访路线,制定不同学生的家访话题。由于班级学生遍布12个村组,提前规划必不可少。
2021年10月,他走访了19个家庭;11月,又走访了8个家庭;12月,反复走访4个家庭。这些孩子主要是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孩子的学习和纪律都比较消极懈怠。在深入走访中,一个个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一幕幕粗暴的教育方式,时时冲击着他的心灵,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便涌上了心头。学生小孟性格孤僻且倔强,衣服又脏又旧,成绩比较落后,家访时得知孩子的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只好跟着年过花甲的奶奶过日子。到校后,他给小孟购买学习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还经常利用中午时间辅导功课。简朴的爱温暖了孩子的心,渐渐地,她的成绩进步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情感教育并不是动辄将“爱”挂在嘴上,关键是行为上要体现出对学生真诚的关心。每当他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不同的学生,都会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们都能健康快乐成长,让大家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工作以来,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卫生班级等称号,共有两百余人顺利考上重点高中,多名学生在清华、北航等知名大学深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后的教育生涯,他将把更多热情、更足力量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特约记者:胡义锋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